English

江曾培眼中的留学生文学

2000-06-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江曾培 我有话说

轻轻的你走来,

轻轻的你离开,

在这一场交流中,

我们彼此熟悉了太多,

越来越多的学子们去到国外,

我们的文化在交流中扩散延伸。

本期新阅读准备了一系列

游人文化交流丛书,

大师与普通学生的各式的感悟,

在此即可觅到。

 编者启

文学的源头在生活。留学生文学,是伴随生活中出现留学生而逐渐形成的。按照梁启超的说法,我国在一千五百年前就有留学生。不过,这只是一种个别的、零星的现象。留学活动真正形成规模和声势,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清王朝和闭关锁国政策被洋枪洋炮打破以后。科学地说,留学生是近现代的产物。现在公认为我国第一位留学生是广东人容闳。他于1847年乘船赴美,在耶鲁大学学习四年,1841年底返回后,建议政府向美派遣留学生。1872年夏,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成行。此后,相继有学生赴欧赴日留学,形成了我国的第一次留学热。

我国进入近代出现留学热,有其历史的必然。也许是名正则言顺,新时期的留学生文学,或者说,当代的留学生文学发展特快,现有的数量,恐已超过现代与近代。它涉及到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就小说来说,不仅有短篇、中篇,而且出现了不少长篇,像《早安美利坚》《我的财富在澳洲》《英伦汉学家》《陪读夫人》等,都有一定的影响。由于留学生是较高层次的知识分子,处在中西两种文化、两种意识形态以至两个世界撞击、冲突、交流、交融的交界点上,他们在思想文化观点的革新上,往往处于先锋地位,因而反映他们的作品,常常率先体现我国改革开放之际的价值观、伦理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变动。不过,这种变动,并非照搬西方的东西,简单地去“全盘西化”。西方的东西并非都是好的,就像一部作品中对“青草地”所描写的那样,远远望去,你总会感到远方的草簇较自己脚下的来得翠绿、茂盛,但当你到了那里,又会失望地发现,它并不如你原先估计的那么美好。而且即使是好的东西,也不一定适合我们;即使适合了,也不一定能顺利地拿来为我所用。因而,在留学生文学中,往往凸现着人们在变革中那种追求与彷徨、兴奋与痛苦同时交织的复杂心态。加以留学生出国,在思想上、观念上、生活上无论如何努力适应国外环境,也难于彻底楔入对方世界;而待他们归国后,又难于再彻底融入自己人的圈子。正像有些留学生自己所比喻的:黄河的鲤鱼到了太平洋、大西洋,有一个怎样适应的问题;再游回黄河去,又有一个重新适应的问题。因而,他们成了人们所说的“边缘人”。“边缘人”能“广角镜”式地看东西方世界,但对东西世界又都有“隔”,留学生的内心一般都弥漫着激烈的矛盾冲突。不少留学生作品中所透露的那种接近与疏离、清醒与怅惘、获得与失落以及多愁、多怨等情感,从一个新角度,展现了现代人心灵深层的搏动。也正是这种着重写人,写人的内心的做法,使得当前许多留学生题材的作品成为文学,而非非文学,并以其不同于其他文学的独特内涵与价值,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文学现象。

新时期的留学生,与前几代留学生存在一个区别。前几代的留学生,大多学成归国,出去就准备了回来;当代的留学生,不少人是要到国外寻出路,出去时就不准备回来。个中原因,比较复杂,不宜简单地把回国不回国作为爱国不爱国的界线,但是,这些“留”在国外的留学生,也就成了“学留人”,逐渐取得所在国国籍,变成了外籍华人。他们由此更深地楔入国外社会,对中西文化的矛盾冲突,对“无根”的“边缘人”地位,有着进一步的体验,从而有可能写出更丰厚的作品。像小楂的《丛林下的冰河》,蒋濮的《东京没有爱情》,袁玮的《无待的悉尼》等,都是写得比较深刻的,它们的作者,已都分别留在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了。这样,这些作品既仍可看作是我国留学生文学的延伸,同时也可视作为作者所在国多元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这些作者尽管是华人,但已属外籍。去年八月,我在澳大利亚访问,悉尼有八位华文作者送我一本合著,题为“悉尼八怪”。他们告诉我,有九位华文女作者,也出了一本合著,原名拟作“悉尼九丑”,后经过推敲,还是以女留学生们的一个深切体验作名“她们没有爱情”。从书名看,就可以看出他们在融入当地社会中的窘迫、痛苦以及一种我行我素式的愤世嫉俗之情。悉尼原来是没有华文创作的,正是他们这批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去那里的大陆留学生,在用自己的笔吐自己的情,在那里破天荒地耕耘出一块华文文学园地。他们现在大多数都加入澳籍,他们的华文创作,也就丰富了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在美国,在日本,虽然本来就有华文创作,留学生文学的兴起,也有力地推进了它的发展。因此可以说,随着一些留学生变成“学留人”,在所在国播洒华文文学的种子,留学生文学也就促进了世界华文文学的壮大。不同国家的华文创作,带着不同国家的特点,又散发着中华文化共同的“味”,它将“全球意识”与“寻根愿望”交织在一起,要发展这一联系世界华人的“坛”,留学生文学也有着它的独特作用。

近期出版的留学生文学

近现代小说卷

本卷选收的是1901年前后至1949年之间22位有留学经历的作者所撰写的25篇小说,其中有陈天华的《狮子吼》、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郁达夫的《沉沦》、冰心的《去国》、郭沫若的《残春》、陶晶孙的《水葬》等。

当代小说欧美卷

本卷收入来自美国、欧洲的中国留学生的中短篇小说22篇,其中有严力的《母语的遭遇》、小楂的《丛林下的冰河》、王周生的《陪读夫人》等,作品情真意切,色彩斑斓,从各个侧面表现留学生们在异域生活的艰难坎坷、命运沉浮奋争,反映他们迷茫彷徨的内心世界。

当代小说日本大洋洲卷

本卷收入来自日本、大洋洲的中国留学生的中短篇小说19篇,其中有:蒋濮的《东京没有爱情》、樊祥达的《上海人在东京》、袁玮的《无待的悉尼》等,作品情真意切,色彩斑斓,从各个侧面表现留学生们的异域生活的艰难坎坷、命运沉浮奋争,反映了他们迷茫彷徨的内心世界。

当代小说台港地区卷

本书收录有过留学经历的台港作家於梨华、白先勇、陈若曦、施叔青、欧阳子等人的留学生小说十五部(篇),基本概括了台港留学生文学的全貌。小说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时期赴美欧等国的留学生生活及其复杂心态,是这类小说中的上乘之作。

近现代散文纪实文学卷

本卷精选了闻一多、冰心、徐志摩、周恩来、瞿秋白、鲁迅、朱自清等人的五十多篇佳作,体现了日后成为文坛、政坛等领域里名人大家在当年留学及访问考察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虑,是一份份独特的结晶式的精神记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